深圳铝型材挤压成型是将加热后的铝坯通过挤压模具受压变形获得所需截面形状的工艺,涉及高温、高压、重型设备及金属流动等复杂因素,易发生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等事故。需从设备操作、工艺控制、人员防护三个维度规避风险,具体需避免的事故及预防措施如下:

一、机械伤害事故(常见风险)
1. 挤压机运动部件导致的挤压、碾压伤
风险场景:
操作人员在挤压筒、模具、出料口附近违规操作(如伸手清理铝屑、调整工具),被前进的挤压轴、随动的模具或型材带出的废料挤压。
设备安全联锁装置失效(如防护门未关紧仍启动),导致肢体进入危险区域。
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 “停机操作”:调整模具、清理废料必须停机并按下急停按钮,悬挂 “禁止启动” 警示牌。
完善安全防护:挤压机进出料口安装红外感应防护栏(触发光幕立即停机)、防护门与设备联动(门未关紧无法启动)。
规范站位:操作人员站在设备侧面安全区域,禁止正对挤压轴或出料方向。
2. 型材弹出或废料飞溅伤人
风险场景:
铝坯加热不均、模具设计不合理(如排气不畅),导致挤压时型材突然弹出或表面氧化皮、碎屑飞溅。
锯切型材时,未固定的型材因应力反弹弹出,或锯片断裂碎片飞溅。
预防措施:
模具预处理:确保模具排气孔通畅,新模具试挤压时降低速度,观察型材流出状态。
锯切防护:锯床安装防护罩,操作人员佩戴护目镜,型材用夹具固定牢固后再切割。
定期检查锯片:更换磨损、裂纹锯片,避免高速旋转时断裂。
二、高温烫伤与火灾事故
1. 高温铝坯、模具或设备导致烫伤
风险场景:
铝坯加热至 400~550℃,搬运时未用专用夹具(如漏勺、机械手),直接接触导致烫伤。
挤压后的型材温度仍达 200~300℃,徒手搬运或清理时被灼伤。
预防措施:
高温操作必戴防护装备:耐高温手套(石棉或芳纶材质)、隔热面罩、长袖防火服。
机械辅助搬运:用自动化送料机、机械手搬运热坯,减少人工接触。
型材冷却区隔离:设置警示标识,待型材冷却至 50℃以下再进行后续处理。
2. 液压油泄漏或易燃物接触高温引发火灾
风险场景:
挤压机液压系统管路老化、接头松动,高温液压油(60~80℃)泄漏,接触明火(如加热炉、焊渣)引发火灾。
车间堆放的润滑油、清洗溶剂(如煤油)靠近高温设备,受热挥发后燃爆。
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液压系统:每日班前检查管路密封性,更换老化密封圈,液压油温度控制在 80℃以下(超温启动冷却系统)。
规范存放易燃物:油品、溶剂单独存放在阴凉通风的防爆柜,与加热炉、挤压机保持 3 米以上距离。
配备灭火设备:车间每 50㎡放置 ABC 干粉灭火器,关键区域安装自动灭火系统(如喷淋、惰性气体灭火)。
三、设备损坏与工艺事故
1. 挤压机过载或卡模导致设备损坏
风险场景:
铝坯尺寸过大、模具型腔堵塞,导致挤压轴受力超过设备额定负荷,引发主轴弯曲、螺杆断裂。
模具预热不足(低于 200℃)或铝坯温度过低,金属流动性差,造成 “闷车”(挤压轴无法前进),强行启动会烧毁电机。
预防措施:
工艺参数匹配:严格按铝坯直径、模具尺寸设定挤压速度(通常 3~10mm/s)和压力(≤设备额定压力的 80%)。
模具与铝坯预热:模具预热至 350~450℃,铝坯温度按合金类型控制(6063 合金 480~520℃),用红外测温仪确认温度达标。
安装过载保护:挤压机配备压力传感器,超压时自动停机并报警,禁止擅自短接保护装置。
2. 模具爆裂或型材缺陷导致的二次事故
风险场景:
模具材质不良(如含裂纹)、热处理不当(硬度不足),挤压时在高压下爆裂,碎片飞溅伤人或损坏设备。
型材出现 “缩尾”“裂纹” 等缺陷,未及时停机调整,导致缺陷型材堆积堵塞出料口,引发设备卡滞。
预防措施:
模具质量管控:新模具需经探伤检测(无裂纹)、硬度测试(HRC 48~52),使用前试挤压 3~5 支坯料验证稳定性。
实时监控型材质量:安排专人在出料口观察型材表面,发现缺陷立即按急停按钮,排查原因(如模具磨损、铝坯杂质过多)后再生产。
四、电气与起重事故
1. 电气故障引发触电或设备失控
风险场景:
挤压机、加热炉等设备的电缆老化、绝缘层破损,接地不良,导致外壳带电,人员接触触电。
控制系统故障(如 PLC 程序错误、继电器粘连),造成设备误动作(如挤压轴突然启动)。
预防措施:
电气定期检测:每月检查电缆绝缘电阻(≥1MΩ),接地电阻≤4Ω,安装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30mA)。
控制系统冗余设计:关键控制回路采用双继电器互锁,定期备份 PLC 程序,避免程序丢失导致失控。
2. 起重设备(天车、叉车)操作不当导致的碰撞或坠落
风险场景:
用天车吊装铝坯、模具时,吊具(钢丝绳、吊钩)磨损断裂,导致重物坠落砸伤设备或人员。
叉车搬运型材时超速行驶、转弯过急,导致型材倾倒碰撞挤压机。
预防措施:
起重设备维护:天车吊钩定期探伤,钢丝绳每季度检查(断丝数超过 10% 立即更换),吊装时使用防脱吊钩。
规范起重操作:吊装重物下方严禁站人,叉车限速 5km/h,搬运超长型材时设置警示引导人员。
五、中毒与粉尘危害(长期健康风险)
风险场景:
深圳铝型材喷涂前的酸洗、碱洗工序中,挥发的酸雾(如氢氟酸、硝酸)、碱雾(氢氧化钠)被吸入,导致呼吸道损伤。
抛光、锯切过程中产生的铝粉尘(粒径≤10μm)长期吸入,可能引发尘肺病,铝粉尘达到一定浓度还可能爆炸。
预防措施:
通风与防护:酸洗槽、抛光机安装局部排风系统(风速≥0.5m/s),操作人员佩戴防毒面具(酸雾用 A 型滤毒罐)、防尘口罩(KN95 级)。
粉尘控制:定期用负压吸尘器清理地面粉尘,车间粉尘浓度控制在 30mg/m³ 以下(铝粉尘爆炸下限),禁止明火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