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东莞铝型材制品生产过程中,毛刺的产生会直接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装配精度和使用性能,甚至可能引发安全隐患。为避免毛刺问题,需从工艺控制、设备维护、刀具管理、操作规范及后处理等环节综合采取措施。以下是需重点避免的毛刺类型及具体控制方法:

一、需重点避免的毛刺类型
切割毛刺
表现:型材端面或边缘出现不规则的金属凸起,常见于锯切、剪切工序。
危害:影响装配精度(如型材拼接间隙过大),切割面粗糙可能导致后续加工(如钻孔)定位不准。
钻孔毛刺
表现:孔壁边缘出现卷边或金属丝状残留,多见于钻头磨损或进给速度过快时。
危害:孔径超差影响螺栓或连接件安装,毛刺脱落可能划伤操作人员或设备。
冲压毛刺
表现:冲裁断面出现撕裂或翻边,常见于模具间隙过大或冲压速度过快。
危害:型材边缘不平整导致密封性下降(如门窗型材),冲压毛刺可能划伤后续加工表面。
CNC加工毛刺
表现:铣削、车削后型材表面残留细小金属屑或边缘凸起。
危害:影响表面光洁度(如装饰型材),毛刺残留可能导致涂装层附着力下降。
焊接毛刺
表现:焊缝边缘出现飞溅物或未熔合的金属颗粒。
危害:焊缝强度降低,毛刺可能腐蚀导致焊缝生锈。
二、避免毛刺的具体措施
1. 工艺控制
优化切割参数:
锯切时控制进给速度(如铝合金建议进给速度≤50mm/min),避免因速度过快导致材料撕裂。
选用合适齿数的锯片(如切割薄壁型材用细齿锯片),减少切削力。
钻孔工艺改进:
钻头转速与进给量匹配(如铝合金钻孔转速建议1000-3000rpm,进给量0.05-0.15mm/r)。
钻孔前用中心钻定位,减少钻头偏移。
冲压模具设计:
控制模具间隙(通常为材料厚度的5%-10%),避免间隙过大导致撕裂。
采用精密导柱导套,确保冲压方向垂直。
CNC加工路径优化:
避免刀具空程时与型材接触,减少不必要的切削。
选用顺铣(Down Milling)方式,减少切削力波动。
2. 设备与刀具管理
设备精度维护:
定期校准锯床、冲床、CNC机床的定位精度(如重复定位精度≤0.02mm)。
检查设备主轴跳动(如CNC主轴跳动≤0.005mm),避免振动导致毛刺。
刀具选择与更换:
选用硬质合金刀具(如涂层硬质合金钻头),提高耐磨性。
设定刀具寿命阈值(如钻头累计钻孔数达500孔后更换),避免刀具磨损后产生毛刺。
冷却液使用:
切割、钻孔时使用专用铝材冷却液(如含极压添加剂的水基冷却液),减少切削热导致的材料变形。
3. 操作规范
工件装夹固定:
使用专用夹具确保型材在加工过程中不移动,避免因振动产生毛刺。
冲压时采用双面夹紧,减少材料回弹。
操作人员培训:
培训操作人员识别毛刺类型(如切割毛刺与冲压毛刺的区别),掌握调整参数的方法。
强调“首件检验”制度,每批次加工前检查样件毛刺情况。
4. 后处理与检测
去毛刺工艺:
机械去毛刺:使用砂带机、抛光轮或振动研磨机去除切割、冲压毛刺。
化学去毛刺:对复杂型腔(如散热器型材)采用电解去毛刺,效率高且不损伤表面。
在线检测:
安装视觉检测系统,实时监控型材边缘毛刺高度(如毛刺高度≤0.1mm为合格)。
使用轮廓仪测量孔壁粗糙度(Ra值≤1.6μm为合格)。